為皇帝打抱不平!考生參加殿試時只寫「8個字」 皇帝看後秒落淚「當場欽定」:你就是狀元

眾所周知,從漢武帝劉徹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開始,作為諸子百家之一的儒家,從此便登上了高台,成為了後世封建王朝,唯一的正統思想。


Advertisements

而從那時起,封建時代下的人們就必須要學習儒家義理,選拔人才的「查舉孝廉」制度,也是以儒家學說為參照標準的。

而當到了隋煬帝楊廣執政的時期,他正式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並且開創了科舉制度以選拔人才,但是考核內容仍是儒家學說,因此士子們想要入仕,就只能拚命苦讀。

隨著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形成了鄉試、會試以及殿試等一列固定的流程。其中,在殿試之時,是由皇帝親任主考官,那名在策論問答排名第一的士子,就能獲得「狀元」的頭銜,成為羨煞旁人的天子門生。


Advertisements

駱成驤,字公嘯,1865年5月20日生於會澤縣金鐘鎮義通河鎖水閣(今會澤縣城西門外)南岸。駱成驤也是個可憐人,他七歲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生活辛苦,駱成驤在科舉考試的時候通過場場的優異表現,邁入了殿試的大門。而主考駱成驤之人,正是光緒皇帝。


Advertisements

殿試的考場上,駱成驤結合國家的情況以及當朝皇帝的悲慘遭遇,頓時,他心裡面湧上一股為皇帝打抱不平的衝動。他反覆思考,最後拿起筆在試卷上寫下八個字: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他寫這幾個字並不是為了單純的逗皇帝開心,而是為了說出心裡面埋藏最深的那句話,讓自己的心胸舒暢。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光緒帝把他定為了那一年殿試的狀元。可見光緒帝對他還是非常倚重的!


Advertisements

駱成驤當時在一個學校裡當校長。在那個時候,他意外獲得了一筆四千元的贈款。很多人得到意外之財都會用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比如買車買房,讓自己的物質方面過的更好。但是駱成驤沒有這麼選擇,他當時把這筆巨款全都捐給了學校,自己一分錢都沒有留。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精神,他的日子過的十分貧困,有時候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也是因為這樣,他被稱為「窮狀元」。

駱成驤在61歲的時候,因為生病而離開了人世,在知道他病逝之後,百姓家中都掛起了白布,上萬人為他送行。他一生為官清廉,一生都在為國家和百姓做著貢獻,他是真正為百姓們所著想的父母官,但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好官卻在61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實在讓人惋惜。


Advertisements

清朝狀元「試卷真跡」現世!字跡工整堪比印刷體 當代書法家: 自愧不如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下,古代上到貴族下到平民,無一不希望自家能出個進士,如果高中狀元,那更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以前的科舉考試除了考寫作功底,還很看重考生書法水平,因此,狀元們的字通常寫得很不錯,比如今天這一位。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成型於唐朝,一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千百年的科舉從歷史上落幕了,中國最後一位狀元考卷真跡曝光後,他的字跡讓現代人汗顏,與書法家不相上下。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