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當窮孩子和富孩子「交換學校」誰更強?BBC跟拍6個學生「全程揭示驚人差距」

教育是解開社會不平等問題的關鍵。

窮孩子和富孩子交換一下學校會怎麼樣?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

一部BBC記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跟拍了6個孩子,介紹了英國頂級的私立學校和普通公立學校進行的交換生的活動。

在英國,教育體制一分為二,分為以平民教育為主的公立學校和以貴族教育為主的私立學校——這兩種學校各有所長,長期共存。

以沃敏斯特為代表的私立學校,歷史悠久,資金雄厚,人才輩出,受人矚目。

而以本羅斯為代表的公立學校,多年來,接納了無數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長久以來,同屬於英國教育體制中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鮮有交集。它們彼此隔絕,各自運行。

英國公立學校本羅斯校長喬·沃德女士直言不諱——「我擔心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人脈。」

而私立學校沃敏斯特的校長馬克則認為,高質量的教育是學生們日後成為傑出人才的根本原因。

帶著不同的教育理念,沃敏斯特校長馬克和本羅斯校長喬決定打破這種隔絕。

他們想通過交換校長和學生的方式來進行為期一周的體驗式實驗,藉此相互了解,取長補短,探討教育發展的新思路。

首先參加實驗的是沃敏斯特校長馬克和他的三個學生——贊德、凱蒂和約翰。他們即將在公立學校本羅斯工作學習一周。

本羅斯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學,相比有著三百年歷史的沃敏斯特來說,它的歷史不足百年,原本是座文法學校,四十年前成為一座各學段完備的學校。

本羅斯的在校生有700名,有五百萬英鎊的辦學預算。這個數字和沃敏斯特400名學生900萬英鎊預算比起來,相形見絀。

儘管本羅斯在公立學校中是佼佼者,但和私立學校比起來,教師少、學生多的現狀,使它長期運行的教育模式無法輕易改變。

從未上過公立學校的贊德,對公立學校的理解,完全停留在「也許我到那裡會遭到嘲笑」的印象裡。

但他似乎更希望能夠扭轉公立學校學生對私立學校學生不怎麼友好的刻板印象。

希望體驗全新的文化環境,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幸運。不得不說,私立學校的學生有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來到本羅斯之後,贊德發現這裡的管理非常寬鬆。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意說話,不僅老師不會制止,學生們還把搗亂當成了自己的自由。

和贊德住在一起的同伴布萊德介紹說「你只要做得不太出格,不讓自己惹上麻煩,就沒關係。」這樣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原本略顯緊張的贊德頓覺輕鬆。

因為學生多,教師少,對學生的管理,本羅斯有一套精密的系統。

遇到影響課堂秩序的情況,老師們只要點一下滑鼠,就能將情況反饋到中央系統,而相關的值班人員就會前往問題教室進行解決。

這個系統能夠高效地處理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學生的搗亂行為會得到及時制止。

通常,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會被帶到隔離室,接受監控。這既是一個管理方法,也是一種溫和的懲罰。

沃敏斯特的馬克校長對隔離室的利用率產生了質疑。但當他推開隔離室的門後,發現被隔離的學生還真不少。

隔離室的教師說,自己幹了十幾年,只有四天沒有人被隔離。

而這種情況在沃敏斯特幾乎不存在。如果有,也不是使用隔離教室,而是更嚴重的懲罰——停課。

本羅斯的學生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分為兩大類,一類認為學習沒什麼意思,隨便應付一下就好,但又常常會冒出來當百萬富翁的幻想。

在他們的思維裡,當上了百萬富翁,就什麼都不用幹了。

來自沃敏斯特的約翰馬上就否定了本羅斯同伴的這種幻想,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肯定不存在。

另一類學生,比如布萊德,雖然也會在課堂上為了追求「好玩」而搗亂,但他知道適可而止。

他也知道接受教育對自己未來的重大影響:如果不接受教育,就可能找不到工作,沒錢吃飯,沒錢養家。

贊德對比了本羅斯和自己所在的沃敏斯特,他認為本羅斯同學那些帶著品頭論足的目光嚴重地打擊了他的自信。

凱蒂認為,在本羅斯求學,自身有沒有清晰的奮鬥目標很重要,如果志向遠大,那麼很好;如果沒有,就可能隨波逐流,將來成為一個碌碌無為、平庸的人。

而約翰關注的方面有所不同,從前對數學提不起來興趣的他在上了一節托馬斯老師的數學課之後,輕輕鬆鬆算出了以前根本做不出來的幾何題。

這讓他備受鼓舞——這個在沃敏斯特只能拿到C的差等生,被托馬斯老師認為是至少會拿到A的優秀生。

一周的交換時光很快就過去了。

馬克校長認為公立學校囿於教學資源、教學設施等方面的限制,雖然很積極地探索各種方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但難免處處掣肘,沃敏斯特在這些方面就幸福得多。

但不得不佩服的是,本羅斯與沃敏斯特有著一樣數量的教師,但卻管理著二倍於沃敏斯特的學生。若不是在教學方法和管理手段上有著獨到之處,根本就難以應對。

第二周,換本羅斯校長喬率領學生到沃敏斯特去體驗學習。選派的就是上周陪同沃敏斯特學生進行體驗的三個學生——布萊特、納茲和卡斯木。

沃敏斯特學校是典型的貴族式學校。在這所學校裡接受教育的,基本上都屬於英國精英階層的孩子——能夠進入沃敏斯特這樣的學校學習的孩子,在所有英國孩子中只佔比7%。

由於沃敏斯特是寄宿學校,來自本羅斯的三個學生接受了住宿前的紀律教育。

卡斯木馬上就發現沃敏斯特不止嚴格控制使用手機,被嚴格規定的還有早餐時間、不準穿短裙、不能披頭髮……

把聊天當做課堂常態的布萊特被沃姆斯特嚴格的課堂紀律嚇了一跳。

但馬上表示,自己會按照沃敏斯特老師的要求去做,他要好好表現。

顯而易見,沃敏斯特比本羅斯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管理上也更加精細化。

沃敏斯特開設有豐富的社團活動。三個學生選了不同的社團。布萊特選了軍訓項目。

卡斯木參加了汽車俱樂部。

納茲參加了天文學會。

在這些社團活動中,他們有的收穫了專註。

有的感受到了社團活動的激動人心,希望本羅斯也有這樣的項目。

有的發展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為這裡的社團活動真的太棒了。

但真正打動他們每個人的原因是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這裡得以重建。

在沃敏斯特的一周裡他們經常聽到這些從前很少聽到過的評價——

「如果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多試一試,你會發現自己比你想象的更優秀。」

「我認為你能成大事。」

「要走出舒適區,嘗試過後,失敗了也沒關係。」

「跌倒之後要再站起來。」

學生感受到了更加友好的氛圍,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也更加自信。

他們開始敢於走出舒適區,樂於嘗試新事物,並從中找到自豪感。

雖然三個學生都很喜歡沃敏斯特,但他們的校長喬·沃德卻十分冷靜地分析著一直困惑著她的問題——為什麼私立學校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社會精英。

經過一周的觀察,她發現,最直觀的是,這裡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更加投入學習。

學校有便利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心理暗示——

他們小小年紀就見過各種名人、學者,這使他們堅信未來自己就會成為那樣的人。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他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們更加積極進取。

人人都爭當第一,沒有人願意虛度光陰。

對學生的行為有紀律約束,有定期集會,能夠及時為成功喝彩。

在沃敏斯特,隨處都是邁著自信而穩健的「牛津步」的學生。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沃敏斯特對入學學生做了嚴格的選拔,生源質量相當好。

一個班級之中,大半的學生都是A級水平。

而在本羅斯,一個年級才只有5人能躋身於非常優秀的行列。

新生閱讀能力僅能達到七歲兒童水平,三分之一的學生存在讀寫障礙或自閉症等情況,需要特殊教育。

第三個,也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原因——這裡的學生們都出身於精英家庭。他們的父母會優先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

父母會為孩子精心挑選學校,在積極的環境下耳濡目染。

學校和家庭通過各種途徑暗示孩子,你只有認真對待學習、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勇爭第一,因為這樣的人一定能成功。

可以看到,家庭出身、學生本身的天資以及學校為他們創造的優厚的學習環境,是英國的私立學校能培養出更多社會精英的原因。

本羅斯校長喬·沃德女士深知教育是打破不平等的關鍵。

儘管幫助平民學生改變生存和競爭狀態並非易事,但她仍致力於為下一代建立更公平的社會環境,她希望比照私立學校的先進之處,改進公立學校的一些管理方法,給更多平民學生以機會。

沒有財力舉辦私立學校的晚宴,可以變通一下,在各個年級輪流組織下午茶茶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表達交流以及被尊重被肯定的機會。

沒有私立學校齊備的社團場地,可以租用附近的場地,讓豐富的社團活動打開學生的視野。

兩位交換校長表示,他們將會開展更豐富的合作項目,廣泛組織開展聯合活動,讓更多平民家的孩子受益。

交換學校項目在歷時兩周後圓滿結束,大家收穫滿滿。

沃敏斯特的三個學生更加珍惜自己優越的學習環境,也由衷欽佩公立學校教師高超的專業技能;本羅斯的三個學生見識了私立學校是如何給予他們信心的,也下定決心積極進取。

交換項目結束一年後,當年的交換生布萊特得到資助,成為了沃敏斯特的一員。

從某種程度上說,教育就是對人進行精神塑造。這其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也許好的家庭出身無法選擇,頭腦是否聰穎也沒法自我決定,但如果我們有機會能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學習環境,就應該全力以赴,到更能得到鼓勵和肯定的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去。

只有這樣,我們才更容易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我們更宏大的目標——階級跨越。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