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長時間沒回家!10年後再回去發現「全被夷平」:我的房子怎麼不見了?
李張氏是一個重男輕女的老人,十分不滿意楊淑平只給大兒子生了2個女兒。她時常辱罵楊淑平說:「你生女孩兒沒什麼用!」每次見了大兒媳,她都是罵罵咧咧的。奶奶的行為,給李慧姐妹造成了心理陰影。李慶豐去世后,她更是變本加厲地羞辱母女三人。
起初,楊淑平娘家人勸她趁年輕,趕緊再找一個,不然她一個女人養兩個孩子很辛苦。那時候,她擔心女兒們會受傷害,便沒有答應。但婆婆越來越過分,漸漸地她改變了想法,想帶著孩子擺脫這種生活,同意改嫁。1996年末,她帶著女兒改嫁了。三人心裡有些不安,擔心奶奶會來鬧事。
Advertisements
果不其然,李張氏在楊淑平出嫁的這一天來鬧事了。她攔著車不讓走,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要錢。李慶豐是因為事故去世的,對方賠了一筆錢給李慧家。
在她看來,因事故死亡會獲得不少賠償,但楊淑平沒有給自己一分錢。如果就這麼讓楊淑平母女三人走了,以後她上哪兒去找人要錢?大兒子的賠償金,她也有一份。
老人拉拽著楊淑平,不讓她走,也不讓她上婚車。李張氏有維護自己權益的權利,可她選擇的時間不對。好好的一件喜事,因為老人的無理取鬧而變得一團糟,村裡派了人來調解。雙方几經商議,村委會起草了那份協議,楊淑平不得不同意。不過,她沒有在協議上簽字。臨走前,她還給了婆婆1000元。
但在李張氏看來,楊淑平想用區區1000塊就打發自己,那是不可能的,自己可不只值這點錢。另一邊,楊淑平認為房子是前夫留給2個女兒的,無論如何,也要要回房子。之後,她分3次給清了欠李張氏的贍養金。
Advertisements
值得一提的是,房子一直在李慶豐名下,楊淑平和李張氏簽了協議后沒有去過戶。因此,2007年李慧才能成為房屋主人。既然債務已經還清了,那麼那份協議也就無效了。這是李慧一家的想法,房子的主人依然是李慧。
老人可不這麼想,堅決反對李慧等人的說法,認為協議仍然有效,楊淑平當初沒有結清欠款。協議上說房子是她的,那就是她的。而且這些年來楊淑平沒有來看望她,房子就是她的了。
房子到底是誰的,李張氏和李慧各執一詞,誰也不肯讓誰。一個認為有協議,房子就是自己的,要拆要建她有權利做主。一個覺得協議無效,自己手上有房產證,要李路將房子恢復成原樣。
Advertisements
姐弟對簿公堂,法院怎麼判
為了此事,李慧多次找李路商量,還到他單位去找他談。雖然這件事李路有錯,但大家是一家人,她不想撕破臉皮,鬧得太難看。沒想到李路依然是之前那種態度,稱房子就是屬於他,不願意和堂姐商量。
堂弟的態度讓李慧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他沒有半點兒悔恨的意思。她一怒之下將李路告上法庭,試圖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李慧
Advertisements
事實上,李慧一開始沒有真的想起訴李路。她去了法院三次,最後一次的時候才寫了起訴書。前兩次她都是嚇唬弟弟的,打心底里不想姐弟倆對簿公堂。期間,李慧告訴李路如果他一直是這個態度,兩人只有法院見了,對方回答說隨便。走到這一步,她也很無奈。當真正被堂姐起訴到法院,李路才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
徐州銅山區人民法院審理了此案,法庭上,李慧表示自己不想要什麼錢,只要求李路把房子恢復成原本的土屋。房子已經拆了,要想恢復成原貌基本不可能。法官認為李路的確違了法,他在沒有經過李慧同意的情況下拆掉房子,已經損害到李慧的權益。
同時,建房過程中他沒有獲得任何審批手續,包括宅基地使用權和規劃部門的批准,新房屬於違建。按照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判處李路拆除新房沒有任何爭議。
Advertisements
不過,法律也是有人情味兒的。考慮到李路建房是出於孝心,是為了讓奶奶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能安享晚年,加上李慧同他有著血緣關係,如果強行拆除了房子是一種資源浪費,法院決定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
調解桌上,李慧和李麗情緒很激動。李慧哭著對李路說:「我現在只能讓一步,當時你上俺家裡去一趟,都不能有今天這個結果。」一旁的調解人員也在調和姐弟倆的關係,讓李路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對李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她看在血緣關係的份兒上原諒堂弟。
Advertisements
看著堂姐不停地抹眼淚,李路沉默了,開始反省自己先前的行為。兩人從小一塊長大,有一定的感情,雖然李慧姐妹後來跟著母親去了其他地方生活,可她們仍然姓李,每年還會回老家來看看。想到這裡,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他真誠地向堂姐道歉了。
李路
Advertisements
見李路態度有所轉變,李慧姐妹平復了情緒,終歸是一家人,沒必要弄得跟仇人一樣。不可否認,姐妹倆離開老家的這些年的確是李路在代替她們照顧老人,替她們盡孝。李路也非常不容易,父親去世了,自己要養奶奶和妻兒。
母親楊淑平曾對李慧和李麗說:「這房子給誰?最終還不是給他姓李的人,畢竟我們都走出來了,有了各自的家庭,都不會要那個地方。」回過頭想想,李慧只是因為堂弟沒有提前告知自己要拆房,沒有徵得她同意,才會如此生氣。如果李路事先和她商量,她也不是不講理的人,結果就會不一樣。
經過法院的調解,李慧和李路達成協議:李路一次性支付給李慧7.5萬元作為賠償,李慧則放棄那塊土地的使用權,以及把房子過戶給李路。這個結果,算是皆大歡喜了。親情面前,很多東西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畢竟它是無價的。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