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愛」父母每天花半小時,做好4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生活節奏快,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少,我們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其實在睡前的一小時這個時間段是陪伴孩子最好的時期!這個時候我們抓住時機和孩子溝通這四件事,不僅會拉進親子間感情!還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最近身邊的幾個媽媽接連說到了有關「陪伴」的困惑,其中一個因為擔心陪伴不夠會給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著急得想要辭職。

 

和她們一樣,我也曾有過這樣焦慮的時刻,因為 「陪伴是最好的愛」一直烙於心底,可是我們卻始終不清楚陪伴到底多少才算夠,看到別的媽媽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差勁。

很多的父母們為了給自家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從而努力工作,幾乎沒有空餘的時間用來陪伴自己的孩子。

這就使得很多的父母們為此開始擔憂了,心裡總是提出疑問,自己是不是太少的時間用來陪伴自己的孩子了?

孩子總是和長輩們更加的親近,而對自己便顯得很陌生,有時候還有點害怕。

事實上,陪伴不是說付出了大部分的時間就是高品質的,而是要講究陪伴時的方法。

英國著名兒童教育家Sally Ward不止一次提到過: 爸媽完全不需要因為工作陪不到孩子而感到不安。

我的閨蜜和她爸媽的關係一直很親密,也彼此尊重。可是小的時候,她很多時候都是在我家度過的(鄰居幫忙照看一下),她的爸爸當時已是有名的外科醫生、她的媽媽則整天出差,她和爸媽在一起的時間不多。

但是她從來沒有覺得被忽視,因為在我的記憶裡,每個月總有一個週末,她爸媽會帶著她去郊外出遊。爸媽如果在家,他們家裡一定會有玩遊戲時的歡呼聲傳來。

所以,並不是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就能夠和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如果我們看似整天在孩子身邊,但心裡卻惦記著各種事,那樣的陪伴不僅無效,反倒會讓孩子更感不安。

長時間低品質的陪伴,不如短期的高品質的陪伴。

所謂高品質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高品質的陪伴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30分鐘。其實高品質的陪伴並沒有你想像中複雜,只要每天堅持做好下面幾件事,就能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懷和愛。

表達愛

爸爸去哪兒中,每天晚上臨睡前,杜江都會要嗯哼問他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每次的提問方式都是一樣的,而結局也早就聽過了,但是杜江還是堅持著要嗯哼每天晚上都問。

要是哪一天嗯哼忘記的話,杜江也會提醒嗯哼。

嗯哼的問題是: 「你愛我嗎?」

而杜江的回答還是像往常一樣「我愛你啊」

嗯哼也順口說「我也愛你,也愛媽媽,媽媽也愛我」。

每個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能夠像杜江他們家一樣完完全全表達出來的卻是很少。

甚至是在有些家庭當中,永遠都不會出現「我愛你」這句話。小時候不懂,而爸媽也沒說;長大了就覺得不好意思開口,於是也選擇遺忘這個事實。

這其實也是杜江為什麼一直讓嗯哼堅持問這個問題的原因了,他想要嗯哼從小的時候就明白, 爸爸媽媽是永遠都愛著他的,他希望嗯哼活在幸福當中,不管今天他做錯事情了,還是得到表揚。

傾聽

親子關係中,傾聽是每一位父母所要掌握的一種溝通技能,也是能夠走進孩子心靈的一道橋樑。

有一天,我陪小新讀英語,學習單詞round(圓),他看到後很抗拒,說這個不是圓,說跟他學的不一樣,他說以前自己學的是索可(應該是這個讀音)。

我說就算一樣也不影響今天的,先完成今天的任務。

可還是不行,我以為他故意找理由拒絕,是不想學吧,我心裡來火了。

但我還是忍住了,又詢問了半天,查了資料,發現他說的原來是circle(圓圈)。

然後我告訴他圓形和圓圈是有差別的,它們不一樣。

小傢夥馬上釋然了,瞬間搞定任務!

慶倖我沒有發脾氣,否則又讓孩子白白受氣了。

小新每天的話也挺多。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騎著自行車,也會在自行車上跟我說幼稚園的事。

有時候風聲太大,或者我需要集中注意力騎車。就會跟她說:「現在先不說,媽媽需要特別小心,回家再說吧!」

這樣指出來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抱怨說你的話怎麼這麼多啊!

看到話多的小新,我想,這有什麼不好的呢!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只是我需要告訴她,除了說話,還需要學會傾聽。

當父母真的做到了這幾點,其實就是給了孩子一個榜樣。也給了孩子一個溝通順暢的家庭環境。

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好壞,跟父母的傾聽息息相關。

我們太多的父母,常常責備孩子不聽話。卻未曾反思,其實自己從來就沒有好好聽過孩子說話。

我們常常只願意聽到自己想聽到的東西,而忽視那些真相。

我們常常說要尊重孩子,那怎樣做才是尊重呢?其實願意傾聽孩子說話,就是尊重。

鼓勵

最近看了一個泰國的小視頻,被裡面的媽媽深深打動了。

孩子在足球賽上表現糟糕,賽後,教練婉轉地說,孩子雖然努力,但基礎不太好,頭球技術為零。

回到家,看著心情低落的孩子,她略一沉吟,轉過頭微笑地對孩子說:

教練說你很努力,以前你完全不會用頭頂球,但是現在已經時不時可以做到了,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了。

媽媽話音剛落,回頭再看,孩子已經跑出去練球了。

跟其他小球員一起訓練時,孩子跑得沒別人快,還摔了一跤,他站起來沮喪地來到媽媽面前說:「我追不上其他人。」

媽媽則微笑著說:「沒關係,努力去超過你前面的那個就好!」

因為媽媽的信任和鼓勵,孩子沮喪的臉上綻開一朵向陽花。他繼續為夢想努力著,跳得更高一點,跑得更快一點。

而媽媽,仍一貫地安然平和,給孩子最大的信任,為孩子每一寸微小的進步而歡喜。

故事的最後,在一場足球賽的最後一分鐘,孩子用一記漂亮的頭球轟開對手大門,在終場哨響前扳平了比分,媽媽和孩子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

媽媽的信任,激發了孩子的「小宇宙」,激勵他釋放了全部的潛能,也必將成為他未來成長路上的最大動力。

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告訴我們,你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認同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感應到這種正向回饋,他就真得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孩子都渴望得到長輩或權威人士的認可,父母認同孩子,尤其是孩子靠努力所獲得的成績時,往往能推動他們更積極,也更努力。

挫折面前,來自父母的鼓勵,能讓孩子不再懼怕,甚至越挫越勇!

糾錯

每天一分鐘,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嗇等。在「糾錯」中,首先應弄清孩子行為的原因,其次要講究教育的方式。

曾看過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感覺受益匪淺:

一次,陶行知見一個男孩打同學,便阻止他並叫他到辦公室。見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說:「獎勵你,你比我先到辦公室。」

男孩不敢抬頭。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遲疑的接過糖。陶先生接著說:「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你很有正義感,再獎勵你一顆糖。」

男孩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打人。」

陶校長笑著說:「你已認錯了,再獎勵你一塊糖!」

面對犯錯的孩子,聰明的父母不是責備,而是理解和信任。

他們知道孩子並非天生就知道一切,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犯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當孩子犯錯誤時,他們會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寬容。

同時也告訴孩子: 無論是誰,一旦犯下過失,是必須要改正的,不能對自己的過失視而不見。

如果孩子能夠懂得「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就一定會積極、勇敢地改正過失。

每個孩子都是一多需要耐心澆灌的花,什麼樣的家庭培育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就和不同的澆灌方式,開出不一樣的花是一個道理。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一照就能看出家庭教育的影子。

所以說,最好的教育在家裡。孩子就像江河的源頭一樣,充滿活力且無拘無束,一旦被引向某一方向,就能改變它的流向。

教育孩子也一樣,任重而道遠,需要良好的親子陪伴與家庭教育為孩子指明方向。

陪伴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

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父母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小小的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在每一個家庭裡,父母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孩子的引導者、同時也是孩子的傾聽者、孩子的同伴等等。

陪伴不止是時間, 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專注;陪伴不止是付出, 還能收穫孩子的獨特視角,一起自由地探索與成長。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