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壞習慣趕快改掉!哈佛大學研究證實:會加速大腦萎縮

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隨著年齡增長會自然萎縮,而我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可能加速這個過程。哈佛大學最新研究歸納出四大最具危害性的生活習慣,包含長期缺乏運動、睡眠不足、壓力過大以及社交活動匱乏。

來源:Pixabay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睡眠不足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美國疾管署統計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無法達到每晚7-8小時的建議睡眠時間。2018年《睡眠》期刊的研究指出,若每天睡眠時間低於7小時,會明顯影響認知表現。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2024年的追蹤研究更發現,經過10年的觀察,睡眠品質不佳的受試者,其大腦萎縮程度明顯高於睡眠充足的群體。

來源:pixabay

現代人久坐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哈佛大學2024年的數據顯示,成年人平均每天維持坐姿的時間高達10.4小時,竟然比睡眠時間還長。2022年的研究進一步發現,久坐行為與負責記憶的腦區結構變化有明顯關聯。研究團隊透過核磁共振掃描45至75歲的受試者,發現久坐族群的內側顳葉較薄,這種變化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

來源:pixabay

壓力過大也是一大隱憂。多項研究證實,長期壓力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會導致負責學習和記憶的前額葉皮質萎縮。專家建議透過運動、靜心或社交活動來紓解壓力。

來源:pixabay

缺乏社交互動同樣會影響大腦健康。2021年發表在《老年學期刊:B系列》的研究顯示,社交活動較少的人,其大腦灰質流失速度更快。哈佛大學針對1100名平均80歲長者進行的5年追蹤研究發現,保持活躍社交生活的長者,其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比較低,相較於少有社交的群體,降低了高達70%的認知衰退機率。

來源:pixabay

來源:TVBS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