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半夜腹痛入院,送醫搶救後還是走了,醫生怒斥:都是2個習慣害的

肝臟是人體唯一的"啞巴器官"。人體遍布痛感神經,有疾病、傷痛後就可及時反饋給大腦,但是,肝臟卻不會"喊痛"。因此,肝病一旦被發現,多半是中後期了。

市中心一家酒鋪王老闆,今年52歲,從20多歲開始喝酒,後因酒鋪原因,喝得多,慢慢就對酒精依賴起來。在酒鋪的經營階段,常常爛醉如泥。

王老闆也常聽說,酒喝多了傷肝,但是他並不感覺"肝疼",也上了癮,戒不掉。甚至不喝的時候,還會出現出汗、心發慌、手發抖、四肢無力等"酒精戒斷反應"。

約在十年前,王老闆就因為喝酒發生了肝硬化,移植了1/3的肝,才保住性命。手術雖然成功,但是術後調養對他來說卻很難。

身邊人給他找了許多戒酒的方法,但都一一失敗。實在沒轍了,只能讓他喝,結果一天晚上,王老闆突然病情惡化,腹部疼痛難忍,還吐了血。

120將其帶到醫院後,經過檢查,醫生沒說什麼,但是身邊人都知道怎麼回事,後來王老闆肺部感染嚴重,進了ICU,不過十日,人離開了!

肝病多半是2件事"惹"的,很多人忽視

習慣一、"喝"出的肝病

酒精作為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一級致癌物",也從不虛此名,肝臟健康研究顯示,十分之六的肝癌,都和飲酒有關。

酒,有利有弊。但是現代的"酒文化"對人體健康的損傷,遠大於好處。

肝臟作為酒精代謝的"負責人",手下有2名大將,乙醇脫氧酶、乙醛脫氧酶。它們可以將酒精分解為乙醛,在分解為乙酸,繼而排出。

但是在酒精長期的大量湧入肝臟,這2員大將就"忙不過來"了,甚至中間產物,有毒的——乙醛,就會在肝臟內"胡作非為",先傷害肝細胞,使其變性、壞死,再誘發炎症,甚至使其肝臟纖維化。

當肝細胞反覆變性、壞死、再生,就會肝硬化,最終轉化為肝癌。

習慣二:"省"出的肝病

"節省"是一種美德,但很多人容易誤解。"省"是不浪費物資,但是對於變質的食物,比如發霉的蘋果、糧食、有異味的油和發霉的筷子、廚具等,最好不省。

這些食品或用具上,可能會生出——黃曲霉毒素,具有強致癌作用。

一般情況下,體內黃曲霉毒素如果達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誘發癌症,這僅相當一個人,吃了一粒比芝麻還小的黃曲霉毒素。

而生活中,攝入黃曲霉毒素的人常會出現"食物中毒",表現為發燒、嘔吐、腹瀉腹痛、食欲不振。

因此,變質食物,最好不省。

生活中,保護好肝臟,做好3件事:

第一件事:合理飲食,避免肝炎複發

對乙肝患者來說,以"三高兩低"飲食最佳,即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糖分飲食。

1、熱量

適度的熱量攝入,對肝細胞修復有利。但是熱量攝入也不可太高,以免引發脂肪肝、增加肝的負擔。

五穀類食物,可以有效保證熱量的均衡。

2、蛋白質

肝受損後,人整體的免疫力都會有所降低,需要蛋白質幫助修復,適當攝入,比如牛奶、魚肉、雞蛋、豆腐等。

3、維生素

飲食上多補充維生素,可增強肝細胞的解毒、抗氧化能力,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

富含維生素A食物有牛奶、魚肉、胡蘿蔔、空心菜等;富含維生素B1食物有豆芽、花生、燕麥片及新鮮果蔬。

第二件事:疫苗注射,預防疾病

注射疫苗,能預防乙肝傳染。

人從一出生,就會在各個年齡段分別接種疫苗,特別是乙肝疫苗,從小學、初中,直至大學,都有接種。

但到了工作,大家往往忽視接種,但不代表體內有乙肝抗體,增加了被傳染的可能性。

提醒,乙肝疫苗接種一次,一般有效6年,不是"一生一世"都有效。盡量需要每6年查一次"乙肝兩對半",若無抗體,儘快到當地防疫院接種。

via

Click to show more